15年專注于精密不銹鋼帶 鋁帶的定制 加工 配送 銷售
一站式為您提供金屬材料解決方案,助力于制造業發展
青山集團與韓國浦項在當天北京時間16點30分(韓國時間17點30分)于韓國首爾完成了張浦82.5%股權交割,這場歷時8個月的跨國并購終告落幕。
但是對于不銹鋼市場而言,有個更大的謎團需要解開:在全球不銹鋼行業深度調整期,青山為何還要斥資超20億元接盤連續虧損12個季度的張浦?
多位業內人士向51bxg指出,此次收購或暗含青山"一石三鳥"的戰略布局。
1、借船出海,突破高端市場壁壘
張浦作為浦項在華唯一的不銹鋼生產基地,不僅持有“POSCO”品牌授權,還擁有多項國際認證。青山通過此次收購,能夠實現多方面的優勢提升:
一方面可直接承接POSCO在高端家電、汽車排氣系統等領域的客戶資源,借助品牌溢價效應,彌補自身以300系產品為主導卻在高端領域存在的短板;
另一方面能依托張浦既有的海外銷售網絡拓寬出口通道,有效規避歐美對中國本土不銹鋼企業的反傾銷限制;
同時,還可獲取張浦獨有的409L等超純鐵素體不銹鋼專利技術,通過技術反哺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的附加值。
2、印尼鎳鐵產業鏈,閉環的關鍵拼圖
據行業推測,此次交易或附帶了技術合作、股權置換和產能置換條件:
在韋達灣工業園共建不銹鋼新項目,以此來消化青山印尼過剩鎳鐵產能,市場消息稱青山將部分張浦股權置換至該項目(2023年與印度金達萊合作建設),形成合作新格局;
通過“印尼鎳鐵+中國冷軋”的模式,借東盟原產地規則降低出口關稅,從而規避貿易壁壘;
以及浦項提供氫能煉鋼技術,與青山的RKEF工藝形成低碳生產組合,實現技術上的互補。
3、國內產業整合的"鯰魚效應"
收購張浦后,青山將實現多方面的提升與突破。
在區域布局方面,此舉能夠補全長三角生產基地(張家港、靖江和宏舟山)和珠三角生產基地(陽江)、東南沿海生產基地(福安)的三角布局,由此預計物流成本將大幅降低。
在產能指標上,張浦擁有的110萬噸合規產能,可有效緩解青山國內基地超產所面臨的政策風險,實現產能指標的合理套利。
而在市場定價權方面,合并后的青山產量將達到1500萬噸/年,占全國總產量的37%(據51bxg調研統計,2024年國內規模以上不銹鋼生產企業粗鋼產量為4014萬噸),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強其對不銹鋼價格的話語權。
此次收購雖具備顯著戰略價值,但青山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短期來看,盈利壓力已然顯現,張浦在2024年虧損高達8.7億元,亟需通過導入青山的印尼鎳鐵資源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實現快速止血;
在管理層面,韓企精細化的運營體系與青山靈活的民營企業機制之間如何實現有效兼容,將極大考驗企業的管理智慧;
而在地緣政治層面,美國擬對中國鋼企的海外合作項目啟動次級制裁,這無疑為青山的國際化布局蒙上了一層陰影。
此次收購的產業影響頗為深遠,它絕非一次普通意義上的并購,更是全球不銹鋼行業洗牌的重要轉折點。
以上文字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刪除!